找到相关内容17621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死亡与临终、佛性与中阴境界

    死亡与临终、佛性与中阴境界圆满正觉的众生——佛陀,在他最后的教法中,介绍了每一位有情众生皆有佛性的概念。这个教法很明白的说出普于一切众生的佛性在质和量上都是平等的。这个本出的本体绝不会被污染,但当...因万事万物都在第一与第二剎那间,在一天与另一天之间。简而言之,没有什幺是永恒或实体与实存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一切内在与外在的现象都在中阴之内﹔而透过中阴境界的知识,我们能够去了解轮回与涅盘,两者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2753352.html
  • 杨勋 佛教徒企业家的三种境界

    杨勋 佛教徒企业家的三种境界   □ 杜兆勇 《三月风》 2004年第06期   市场经济的动力是企业,企业的动力来自企业家。企业家又向哪里寻找自己的动力呢?制度企业家的呼声一时铺天盖地,以为...均不可或缺,他们的高下之分更多在于对于后者的把握。香港企业家杨勋作为一名佛教徒企业家,用他的三种境界给我们作了演绎。   罗汉境界:自立度己   杨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按照佛教经义来讲,人的...

    杜兆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182173061.html
  • 死亡与临终、佛性与中阴境界

    内在与外在的现象都在中阴之内﹔而透过中阴境界的知识,我们能够去了解轮回与涅盘,两者都是非实质的。虽然有许多中阴的分法,但我们将在此讨论我们的神识与身体分离,直到我们体验再生的中阴。在此体验中有许多更...于我们无法去认识。如果我们已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过我们自己的话,那我们就将有更大的机会,可在佛性自然地显现的死亡剎那得到解脱。那就是为什幺中阴境界会出现一种绝佳修法的原因。 一般而言,死亡和在生间的中阴以...

    第三世蒋贡康慈仁波切

    临终|中阴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2/1912177848.html
  • 染的爱——迈入人格升华的境界

    染的爱——迈入人格升华的境界 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呢?就是爱。把牺牲当作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 不管是爱人或是被爱都是幸福的。有力量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人格升华的境界。 查看原文 迷中觉  ...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0332791015.html
  • 卢望明:隐迹山林开辟中国禅画新境界

    ,心纯耳自顺,终老一顽童。”此诗可谓将画家特立独行的处世哲学和神闲淡定的人生境界描绘得活灵活现、趣味盎然。   联想到今天炒作之风盛行文艺娱乐各界,而偏有这样的大宗师别开生面、不落俗套、磨砺画艺、...修心养性,方得以开辟中国现代禅画的新境界新天地。   宋代画家郭宽说:“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侧,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   正是有了这般无滞无碍、无欲无虑...

    佚名

    |佛教新闻|台湾|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1/14465894454.html
  • 白是一种人生境界 澄真法师义展

    纷纭,“白”是一种人生境界。   境界境界,还是要说说义展的缘起。去年年终,能度法师回港拜访恩师,发现她所完成的作品全部装盛在箱头内,因此提议要为老法师出版作品集,后来画作带来新加坡,又在画家...

    【佚名】

    |义展|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6/08284610104.html
  • 空寂: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

    中国禅宗思想之后形成和发展的。“空寂”美意识在文学领域直接表现余情余韵的艺术风采;在绘画领域体现着一种枯淡之美;在造园中表现出一种“无相”的野逸之美;而茶道中的“和静”境界正是“空寂”美的充分体现。  ...阳光、雨露的共同培育下,日本民族审美的“空寂”美范畴才得以萌芽和形成;日本民族审美的“空寂”美范畴更由于其本身体现了日本民族的审美理想且符合日本人的精神构造而终于发展成为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  一 ...

    彭修银/邹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5642321.html
  • 王维诗中的“空山”境界

    王维诗中的“空山”境界  诗人王维在他的诗中特别喜用“空山”二字,但在不同的诗中,其所表现的意境是有所区别的。总体而言,“空山”是作者心境的客观映射,是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它也构筑...为我们描绘的“空山”,是一个理想的生活境界,它就象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鲜为人知,再加上大山中茂密的树林,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 迹,这就更为这座“空山”增添了一丝迷人色彩,在这首诗里,作者将“空山”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0268357.html
  • 空静的诗心与灵幻的境界

    于强调审美主体诸种因素的浑融统一与外射方向。创造过程中的审美态度,则是诗人暂时切断主体与尘世的日常功利关系,进入一个完满自足的审美世界,孕化审美意象,并且进而构成一个浑然完整的审美境界。   中国传统诗学中的审美态度理论是“虚静”说。“虚静”说主要是出于道家学说。老子讲“涤除玄览”,就是要摒除心中的妄念,以返照内心的清明,达到与“道”融而为一的境界。魏晋南北朝最为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41653400.html
  • 弘一书法境界:从不卑不亢到淡泊宁静

      弘一书法境界:从不卑不亢到淡泊宁静   刘一闻   弘一大师,当代著名高僧,原名李叔同。出家后,更名演音,号弘一,诸艺俱疏,唯书法不废。   一日印光大法师看了弘一书作后说道:“写经不同...境界的。弘一法师不愧为我国近代书坛心手合一的旷世高人。   弘一的尺牍之书和他的书法之作一样,也是富于变化,并且与他不同时期的书写风格一脉相承。弘一尺牍的书风之变,从时段上讲,大体是以其悉心于经文...

    刘一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073178442.html